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科动态 >> 科研动态 >> 正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

2014年04月14日 15:39  点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高等学校实施“卓越计划”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完成卓越工程师需要的基本训练。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是引导参与高校开展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要求、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衡量和评价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11月28日发布了“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一、“卓越计划”标准体系的构成

“卓越计划”的标准体系由通用标准、行业标以及学校标准三个层面和部分构成。

通用标准: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家标准,通用标准是国家对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宏观上提出的基本质量要求,是各个行业制定行业内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是平衡各行各业各类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尺度。通用标准的制定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通用标准的制订遵循以下原则:服务国家战略、追求质量卓越、满足国际化需要、发挥宏观指导。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又称行业专业标准,是各行业主体专业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达到的中观要求,包含本行业内若干专业的专业标准,它不仅是通用标准在行业专业领域的具体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 应由行业内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与工业企业界一道根据通用标准制订。

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又称学校培养标准或学校专业培养标准,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制订的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各个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的、可落实、可检查、可评估的标准。在学校标准中,应包含有体现各校办学优势的特色标准,特色标准应反映出各校特有的、难以模仿的、长期积累的、优于其他院校的并得到社会公认的办学优势,由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并结合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和行业特点制订。学校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制定“卓越计划”参与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根据;二是制订“卓越计划”参与专业学校毕业标准与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依据;三是教育部和行业部门评估检查“卓越计划”实施情况的标准。

由于学校标准是以行业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又以通用标准为根据,因此,学校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要包容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要包容通用标准;通俗地说,学校标准的要求不能不低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不能低于通用标准;或者更直接地说,“卓越计划”参与高校根据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出的本校各个“卓越计划”参与专业的学校标准必须高于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

二、“卓越计划”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胜任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 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按照这个目标制订的“卓越计划”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包含对所有参与“卓越计划”的工科专业4年制本科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11条要求, 本节对这些要求按照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进行划分,逐条分别予以阐释,并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相应条目(如果存在)列出,以供比较。

1、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素质要求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在素质方面要达到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条【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 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本条规定了现代工程师应该具备的与传统工程师不同的基本素质要求。

工程职业道德是指工程师在工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道德标准、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反映了人们对工程职业群体及其职业行为的期望。工程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客观公正、 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等。工程师应将这些要求作为始终如一的行为准则。

追求卓越的态度是每一位高素质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条基本素质,表现在其对待本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产品或项目的开发、 设计和生产,还是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等各个方面均要追求不断完善、 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只有这种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态度,才能够研发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设计建造出高水准的项目,才能够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够赢得竞争优势。

爱国敬业精神是指在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传统和精神支柱的作用下,以恭敬、负责、严谨和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当前,工程师的爱国敬业精神还表现在努力在各自的工程专业领域中提高我国的工程创新能力,使我国尽快地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创造”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不怕艰苦、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态度,一种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一种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不畏劳苦、勇于献身的境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它不因物质生活资料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繁荣而时过境迁。因此,艰苦奋斗精神是对每一位高素质工程师的本质要求,要成为他们开拓创新、成就事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和不懈动力。

社会责任感是指工程师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总体意识,或工程师个体对国家 集体以及工程活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履行或承担的职责 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包括保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出来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工程既能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也能破坏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和文明历史。因此,工程师不能只关注工程技术问题,而无视工程技术造福人类的终极使命。他们必须具备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工程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和内涵,才能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强调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对工程师的必然要求,需要明确提出;而科学素养是工程师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自然要形成的,因此在基本素质中就不必再提。

与本条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1条的要求是“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第二条【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本条规定了在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社会中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各种良好的工程意识。这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及美国ABET标准和欧洲FENI都缺失的内容。

质量意识是工程师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良好的质量意识是工程师追求卓越的前提,需要贯穿于工程师一生的工作中。

安全意识是工程师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对安全现实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和他人安全的重视程度,良好的安全意识关系到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 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国家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效益意识指的是工程师在从事各种工程活动中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水平。经济效益是指在工程活动中成本与成果的对比 ,是评价一项工程活动是否应该进行的重要指标。任何工业产品或工程项目首先要注重经济效益,如生产工业产品所获得的净利润和建造工程项目所获得的净收益。经济效益意识就是以最优的资金占用或最少的成本支出产出尽可能多的有用成果。 社会效益是指工程活动所产生的好的社会后果和影响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好的社会形象、影响和信誉等。社会效益意识就是注重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工程活动中重视产生企业应有的社会效益。因此,良好的效益意识就是要求工程师在开展工程活动时,不仅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注重其社会效益,使企业在获得好的经济回报和持续发展动力的同时,形成好的社会认可和支持环境。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和对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良好的环境意识是工程师在工程行为中重视环境保护、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基础。

职业健康包括人们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身体生理机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良好的职业健康意识是工程师预防职业疾患 保持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和能在各种环境下顺利开展工作的主观条件。

服务意识是人们自觉主动地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和周到服务的观念和愿望,是现代行业企业应对市场竞争要求员工必须具备的重要意识,工程师的服务意识不仅反映在设计和研发阶段,还反映在产品售后或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的保养、维护、维修和更新阶段。

2、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要求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在知识方面要达到以三方面要求。

第三条【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

除了公共基础课外 ,本条中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要根据所在行业对应的专业领域确定。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主要指工程经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组织和运作管理、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即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

社会科学则是指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主要研究客观的人类社会之于具体的个人及其主观世界,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

“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是指形成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第1条要求的“较好的人文素养”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是指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作为社会人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需要具备的知识。

与本条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2条的要求是“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第四条【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本条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3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了解生产工艺 设备与制造系统”,以增强学生对实际生产制造系统的了解。本条规定的知识不仅是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必备的,而且是培养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第7条、第8条规定的能力所必需的。

与本条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3条的要求是“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五条【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工程师的职业活动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需要在一定的规范范围内开展,因此,他们不仅要严格按照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进行,而且还要遵守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这是他们的职业要求,行业政策,又称部门政策,是国家通过部门颁布实施的,用以监督、规范特定行业,使其协调和平稳发展的政策。行业法律和法规属于国家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颁布实施的,要求特定行业必须遵循的规定和准则。

与本条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7条的要求是“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欧洲FEANI标准中类似要求是“了解所在专业领域的标准和规则制度”。

3、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在能力方面要达到以下六方面要求。

第六条【学习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知识不断更新的关键,是工程师终身学习的基础。在工程师的职业生涯中,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师必须能够通过运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及手段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从而及时地更新业务知识,发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善知识结构,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能力是各种职业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基础。工程师履行工作职责的各种能力是由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在他们的职业发展进程中,这些能力需要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习,因此,学习能力成为各种职业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工程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备学习能力应该成为工程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学习能力虽然主要指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但还包括提升精神境界和完善道德的能力。

本条要求是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第5条和第9条进行合并以使其内涵得到扩展。这两条要求分别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与“具有适应发展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第七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本条中的“ 提出方案”应属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范畴。

与本条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4条的要求是:“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 如果考虑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关联性,可以将本条要求完整表述为“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相应条目比较,本条增加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改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增加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能力水平要求, 明确了工程问题来源于实际。此外,本条增加了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在现场工作必备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是获得本条规定能力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到生产车间或工程一线的学习和现场实践,才能够对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深入、系统、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才具备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条件。

第八条【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与本条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6条的要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该条要求涉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四个方面。本条通过“较强的”提高了对这方面能力水平的要求,但从现实实际出发将范围限制在产品和技术两方面,以更适合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作为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除了实践能力外,重点应放在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上,而不能“跨越式”地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是指工程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发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构思和设想。可以说,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第九条【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本条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工程师提出的在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要求,它的重要性正在日趋凸显,说明非专业能力,也称社会能力或综合素质,正成为优秀工程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条及以下两条要求凸显了现代优秀工程师与传统工程师在能力要求上的本质差异。

与本条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8条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本条与之不同之处有三:一是在“组织管理能力”水平上要求“ 较好的”高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一定的”;二是用“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取代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能力”不仅拓展了内涵,而且更符合当前的提法;三是增加了“环境适应能力”。

在这方面,美国ABET标准的要求是“具有有效表达与交流能力” 而欧洲FEANI标准的要求是“具有在多学科项目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十条【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激化,必然使得危机事件以更加频繁、多样、突然的形式出现,危机正从过去的偶发事件变为社会生活中的常态。工程上的危机与突发事件不仅会直接造成人员与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会造成生态的破坏社会的动荡,乃至危及政治的稳定。因此,作为卓越工程师的后备人才,就要求比其他专业领域人员具有更强的危机意识和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作为一名本科层次的卓越工程师,不可能要求其具备很强的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能力,但应该具备初步的危机处理能力。本条也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及美国 ABET标准 欧洲FEANI标准和英国EC标准都缺失的内容。

第十一条【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国家的“走出去”战略,要求工业界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家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将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顺应这种必然趋势就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高素质工程师,他们不仅要具有国际视野 ,而且要具备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与来自不同民族、地区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要具有国际视野,首先,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来开阔和丰富自己的眼界;其次,要能够放眼全球,批判地吸收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第三,要具有广阔的国际眼界,善于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发展形势;第四,要具有深刻的国际眼光,能够洞悉世界风云变幻的实质;第五,要具有正确的国际视角,能够清醒审视和质疑西方媒体的舆论导向,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与本条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第10条的要求是“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本条对该条在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要求通过“ 一定的”和“ 初步”予以了限定。这方面更高的要求将体现在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的要求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