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机械工程(080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2015年09月06日 09:59  点击:[]

 

一、培养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汽车行业,发挥校企共建学科的工程背景优势,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在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中能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科方向

 

本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机械工程以汽车行业为背景,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已的学科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光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车身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汽车制造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商用车辆设计与优化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技术”、“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传感与测量技术”、“微纳测量与表征”。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年。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30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课外实践活动2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课程。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两项必修环节,各记1学分,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1、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参加研究生素质教育讲座“中华文明概论”、“声乐作品鉴赏与演唱”、“现代汉语修辞学”、参与学科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明确任务的企业、社会调查等。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内容包括研究生参与“三助”工作(至少30学时),或者参与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实践工作(至少15日),或者参与研究生处集中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参与导师安排的科研实习工作等。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依据培养计划对其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论文开题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硕士研究生评优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工作在第四学期完成。

 

七、学位论文与科学研究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科研项目,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硕士研究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其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2、开题报告,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就论文开题作报告,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占1/3以上。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1/3,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

 

论文开题要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由3位及以上本学科的硕士生导师组成评议小组,开题通过者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交研究生处留存,毕业时归入学位档案,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

 

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管理规定》。

 

3、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论文具体格式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上要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所作的具体工作。

 

4、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9个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八、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采取导师组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所在学科导师集体指导的优势,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各学科的全体导师对本学科研究生都有培养和指导义务。

 

硕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实践、撰写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学习上采取课堂讲授、自学、学术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分析报告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硕士生培养全过程中开展内容丰富的科研实践活动,充分培养硕士生的实践能力。组织系列学术活动、报告、讲座等,培养硕士生的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讨论、协作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培养硕士生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崇尚科学的学术素养、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和优良严谨的学术道德。

 

利用校企共建学科优势,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硕士生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合作导师制度,由校外导师单独指导或联合指导研究生。研究生要在建立的“武汉—襄阳—十堰研究生创新基地”完成课题研究,鼓励选用来自于工程实际和生产研发类的课题。积极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附:研究方向简介

 

(一)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内容: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以汽车设计和专业机械为重点,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典型运行工况,研究新型传动装置总成与零部件的建模与动态仿真技术,对关键零部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优化产品结构参数和数字化设计。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内容:

 

1、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

 

以数字化技术为立足点,面向汽车产品及其工艺装备的设计、工艺、制造等环节,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集成系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设计和开发实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产品和软件系统。

 

2、车身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

 

以汽车车身焊接工艺及其装备为研究对象,对车身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电磁力作用下焊接过程进行分析及研究,开发实用先进的汽车车身零件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

 

3、汽车制造自动化

 

以汽车生产设备和自动线的控制、驱动、监测和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重点,注重在控制理论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研究,针对汽车制造企业和生产过程中的现生产问题,综合运用现代控制、计算机、自动化和系统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线及关键设备的系统控制、状态参数检测与故障诊断、图像处理技术、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控制系统。

 

(三)车辆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

 

1、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

 

以汽车节能和新能源研发为目标,主要进行汽车节能与低排放技术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动力总成机电耦合技术和汽车典型运行工况仿真等研究。

 

2、商用车辆设计与优化技术

 

利用当代最新汽车数字设计平台,进行商用车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研究。以汽车新型传动装置总成与零部件开发和系统运动、动力学分析为重点研究内容,进行汽车性能改善和结构参数优化。

 

3、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技术

 

研究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改进汽车性能的途径。主要内容包括车辆动力学特性分析与研究、汽车动态性能仿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基于模型的控制系统设计等。

 

4.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

 

研究汽车变速传动、自动控制技术与车载电子装置。主要内容包括AMT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EMT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控制策略与技术和控制器开发、转向控制技术、基于模型的控制系统设计、新型总线技术应用开发以及汽车新型智能仪表的研制等。

 

5.汽车电子与信息技术

 

面向汽车电动化和主动安全,以车辆动力学、电子工程、信号和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为基础,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研究内容涵盖:①纯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管理、车载充电机等;②基于网络总线的整车控制与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车用信号采集、检测、通信和车用信息融合处理技术;③汽车电子控制技术④智能汽车道路识别、标志识别和主动安全技术。

 

(四)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

 

1、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针对汽车制造工装设备,设计机电系统。通过信号的采集及处理,把控制理论与测试技术用到传统的机械装置中去,实现机械、液压、电气系统、控制程序的集成,使机械制造及汽车制造过程自动化和最佳化。

 

2、流体传动与控制

 

针对工程汽车、汽车制造工装设备中的流体传动与机电一体化控制进行应用研究,强调以先进的流体理论、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充分应用计算机仿真、优化、微机测控等手段,对机--液控制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应用研究。

 

3、传感与测量技术

 

本方向以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方面理论为基础,主要从事有关超声波、电磁场、压痕等理论、仿真及其检测装置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五)微机电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微纳测量与表征 

 

 

本方向以精密机械、现代光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信号分析等理论为基础,依托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构建测量仪器,对微纳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纳机电系统(NEMS)、光学器件和结构表面等的微纳表面结构进行测量,并构建数学分析模型和评定参数体系与理论,从而表征微纳表面结构及其与产品功能相关的特性,为微纳表面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闭